微mym1323
在这个崇尚即时满足的时代,连治病救人都成了"速食"般的消费行为。不少人将中医视作跟不上时代的陈旧医术,却不知那些沉淀千年的药方典籍中,蕴含着连现代科技都难以复制的生命智慧。就像一位老师傅手中那些被岁月打磨得发亮的器具,看似简单古朴,却往往能解开最复杂的症结。
李俊才大夫的诊室里,一位特殊的患者正接受诊治。患者全身皮肤如皮革般紧绷发硬,关节僵硬疼痛到连最基本的握拳动作都无法完成。西医诊断为"硬皮病",免疫抑制剂虽然能短暂控制症状,但随之而来的肝肾损伤却让患者备受折磨——食欲全无、体力衰竭,生活陷入恶性循环。
李大夫通过细致观察,发现患者除了明显的皮肤硬化症状外,还伴有畏寒肢冷、面色晦暗等典型表现。
舌诊见舌紫暗有瘀斑,脉象沉涩,这正是中医所说的"阳虚寒凝,血瘀阻络"之证。
在中医理论中,《伤寒论》早有明示:"血瘀则痛,寒凝则收引",道出了硬皮病的病机关键。
针对这一证型,李大夫开出了一张融合古今智慧的处方:
展开剩余54%桂枝、附子为君,温阳散寒
当归、川芎为臣,活血化瘀
鸡血藤、红花为佐,通络止痛
黄芪、白术为使,益气健脾
甘草调和诸药
这个看似传统的组方,却蕴含着精妙的治疗逻辑:先以温阳散寒治其本,再以活血通络治其标,标本兼治,循序渐进。
令人惊喜的是,经过系统治疗,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。第一个疗程后,畏寒减轻,皮肤紧绷感缓解;继续治疗两个疗程,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;最终,困扰多年的顽疾得到有效控制。更难得的是,整个治疗过程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,真正实现了"既治病,又不伤身"的治疗目标。
这个案例生动诠释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。与现代医学的"对症治疗"不同,中医着眼于整体调理,通过恢复人体内在平衡来消除疾病。就像修复一座古建筑,不是简单地在表面涂刷,而是要从地基开始,层层加固。
对于深受硬皮病困扰的患者,中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。李俊才大夫的临床实践表明,通过精准辨证和合理组方,即使是现代医学认定的疑难病症,也能在传统医学中找到解决方案。这不仅是医术的传承,更是一种健康理念的延续。
(注:本文仅供参考,具体用药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,切勿自行套用。)
发布于:北京市诚利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