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四十七年10月,康熙终于下定决心将自己培养了三十余年的太子胤礽废掉。诸位年长的皇子蠢蠢欲动,尤其是皇长子胤禔与皇八子胤禩,但胤禔很快被康熙圈禁起来,还有一位精明能干、众望所归的“八贤王”胤禩。
但康熙并不买账,以“奸柔成性,妄害太子”等罪名直接将胤禩也抓了起来。
诸皇子纷争愈演愈烈,康熙认为很有必要将太子之位赶紧填补上,便让诸位臣子推荐新太子人选。朝中绝大多数大臣,包括重臣马齐、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等人保举的还是胤禩。
康熙并不以为然,原因之一便是“胤禩乃辛者库贱奴所生”。康熙的意思很明确:胤禩的生母良妃出身低微,所以他不配为未来的皇帝。
但乾隆皇帝的第三位皇后孝仪纯皇后魏佳氏,同样也是辛者库出身,她所生的儿子永琰为何能被秘定为皇储,即位称帝呢?
可见“辛者库贱奴出身”,只是康熙的一个借口而已。
展开剩余93%那么,在历史上,“辛者库”出身在大清究竟是何种地位?影视剧中,都将辛者库人称之为“微贱”,但还是不缺从辛者库走出来的妃嫔呢?
01辛者库是“辛者库特勒阿哈牛录”的简称,若是翻译成汉语的话就是:食斤斗粮之奴仆的佐领(牛录章京的汉语,清朝的官名)。
“辛”若是翻译成汉语的话是:斤斗或者金斗的意思;
“者库”若是翻译成汉语的话是:粮米。
辛者库说白了就是管理管领下人的包衣组织,管领相当于半个佐领。
那什么又是包衣呢?
想必很多人在影视剧中都听过“包衣出身”这个词汇,只要是提到“包衣”一般认为出身都不怎么高。包衣是专门服务于皇室,或者宗室王公的组织。
清朝皇室的宫女全部都是包衣出身,她们通过内务府组织的选秀入宫成为宫女。当然也有很多包衣出身的成为皇上的妃嫔,比如康熙的德妃乌雅氏、荣妃马佳氏以及宜妃郭络罗氏等人,均是包衣出身,只要她们能得到皇后、皇贵妃或者是内务府的推荐,便可以成为皇上的妃嫔。
还有的包衣会成为高级女官,食朝廷俸禄。
当然绝大多数包衣,都是成为宫里普通的宫女,每日生活的都非常辛苦。
其实辛者库人也属于包衣的一种,只是因为辛者库人与包衣管领下人(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包衣)工作性质不一样;包衣管领下人一般做的是相对而言比较体面的工作,而辛者库人(包衣管领下食口粮人)一般做的都是洒扫、织补等劳力的工作;所以一般认为辛者库人的地位要比包衣管领下人的地位要低。
在《延禧攻略》中,魏璎珞为了给姐姐魏璎宁报仇而入宫,终于找到杀死姐姐的凶手,就是弘昼的生母裕太妃。但是裕太妃不会承认自己所为,乾隆又对弟弟弘昼是疼爱有加,自然不会惩罚。魏璎珞想要报仇只能靠自己,所以在一个即将下雨的天,设计裕太妃被雷击中而死,制造了“替天行道”的假象。
皇后容音知道,乾隆必定不会放过魏璎珞,便抢先一步,直接将魏璎珞贬入辛者库为奴。看过影视剧的应该知道魏璎珞在辛者库做的都是脏活累活,比如刷马桶、弄黑炭,还有给死敌高贵妃送牛乳等,全都是很累的活计。
跟自己在皇后身边做大宫女相比,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。
还有很多影视剧中也会有这样的场景:若是哪位宫女犯了错,被打入辛者库。其实就是降低了她在八旗内的身份地位,因此“辛者库”出身会被视为是“微贱”的出身。
除了魏璎珞所做的那些脏活累活外,辛者库人还负责除草、运送粮油米面、挑水、挑柴,制作饼饵、茶汤等琐碎的事情。
另外像各处的祭祀,看守皇陵、放牛放羊等事情全部都是辛者库人完成。
还有一些手巧的辛者库人,会有机会做祭品、针线活或者是给主子打洗脸水的工作。
02每一位皇妃的宫里,除了宫女外,都会配有一定数量的辛者库人。这些辛者库人,每年都会跟包衣佐领下女子(包衣)一起参加内务府组织的选秀,选中的则会成为宫女。被选为宫女的辛者库人,跟包衣佐领下女子一样照顾主子的生活起居。
到了一定的年龄后便会放出宫,任其自由婚嫁;
当然若是能被皇上看中的话,也会被封为妃子。虽然辛者库人被选为妃子的可能性小一些,但还是有这个可能的。
比如孝仪纯皇后魏佳氏,便是内务府包衣辛者库出身。
其实魏佳氏的祖上原本并非辛者库出身,魏佳氏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世祖绶恩,绶恩原先是明廷的千户,后来跟随耿仲明投降了后金,便被正式编入汉军正黄旗,任佐领。但是绶恩因为在跟随耿仲明征讨南明期间,触犯了逃人法,而被摄政王多尔衮贬为内务府正黄旗的包衣辛者库管领下人(辛者库人)。
从这个时候开始,魏佳氏的祖上成为辛者库人。
祖父任内务府总管
父亲任正五品内管领
魏佳氏在内务选秀中,成功成为孝贤皇后身边的一位侍女。在孝贤皇后的推荐下,魏佳氏成为乾隆的妃嫔,被封为贵人。
之后魏佳氏被封为令嫔、令妃,并且母凭子贵被封为令贵妃;在继后乌拉那拉氏断发后,魏佳氏被封为令皇贵妃,执掌六宫,一直到魏佳氏病逝,最高的位份就是皇贵妃,并未被封为皇后。这或许就跟魏佳氏的出身有关系,毕竟是辛者库出身,而且魏佳氏的生母还是汉人。
不过在皇十五子永琰被封为皇太子时,乾隆正式下旨将魏佳氏追封为孝仪皇后。
魏佳氏也算是得偿所愿,终于正位中宫。
若魏佳氏并非辛者库出身的话,或许在生前已经被立为皇后了。
03可能有人会问:是不是辛者库出身便没有出路了呢?
当然不是!
在大清,辛者库出身的女子可以成为宫女,甚至有机会成为皇上的妃嫔。比如康熙的良妃卫氏,比如乾隆的令妃魏佳氏。
辛者库出身的男子,其实也是有机会入朝为官的,比如历经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的名臣喜塔腊.来保便是最好的例子。
正因为来保,喜塔腊氏在大清终于出了一位生前便被封为皇后的女子。
这位皇后便是孝淑睿皇后,嘉庆帝的宝月光皇后,也是嘉庆帝的发妻,道光帝的生母。
孝淑睿皇后的祖上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祖昂果都理巴颜,昂果都理巴颜一共有七个儿子,在当时女真族的地位还是颇高的。尤其是长子都理金,其孙女与玄孙女都与爱新觉罗家族联姻,努尔哈赤的生母显兴祖皇后便是都理金的玄孙女。
在大清入关之前,喜塔腊氏一族还是颇受太祖与太宗皇帝重视的。
不过也正因为大清前两位皇帝的重视,让喜塔腊氏一族错失了跟随大清一起入关的机会。因为受太祖与太宗皇帝的委托,让喜塔腊氏一族看守皇陵,也就是盛京的皇陵。
入职场我们都知道一个潜规则:离着领导近,自然升职加薪的机会便多,毕竟你有更多的机会在领导面前表现;若是离得远了,即便是金子也不一定能发光。
喜塔腊氏一族便是如此,因为世代看守皇陵,所以远离京城,远离皇帝、皇后、皇太后等人,所以一直没有机会抬旗。
孝淑睿皇后以及堂叔祖来保,都是昂果都理巴颜第五子萨壁图的后代。萨壁图玄孙阿塔凭其功劳抬入内务府上三旗,任内务府包衣佐领一职。虽然得以抬旗,但是还是包衣的身份。
到了孝淑睿皇后的叔祖来保,喜塔腊氏一族才彻底摆脱包衣的身份。
很多人会认为:嘉庆帝的孝淑睿皇后是整个大清出身最低的一位皇后。
之所以会这样认为,是因为孝淑睿皇后的祖上,也可以说在孝淑睿皇后出生26年之前,整个喜塔腊氏一族还是包衣;甚至还是辛者库出身,自然算得上是出身非常低微。
实际上并非如此!
孝淑睿皇后跟自己的婆婆孝仪纯皇后还不一样,孝仪纯皇后是死后追封,生前即便是再得宠最高的位份也就是皇贵妃。因为亲生的儿子永琰要继承皇位,才得以追封为皇后。
而孝淑睿皇后不同,她是乾隆亲自为自己的儿子(储君)挑选的嫡福晋。
乾隆不仅是在为永琰挑选嫡福晋人选,更是在为大清挑选未来的皇后人选,又怎么会不注重嫡福晋的门第出身呢?
比如雍正,亲自为弘历挑选的嫡福晋孝贤皇后富察氏,出身于满勋贵族富察氏一族。雍正之所以选富察氏为弘历嫡福晋,就是为了利用整个富察氏一族的势力,让弘历尽快坐稳皇位。尤其是孝贤皇后的伯父马齐,是历经康熙、雍正两朝的朝廷重臣。
而乾隆为儿子永琰挑选喜塔腊氏为嫡福晋,道理也是一样的。
必定是喜塔腊氏一族中,出了一位在朝中举足轻重的重臣。并且这位重臣将整个家族带入一个不容忽视的地位,如此才能利用家族的势力让新帝尽快坐稳皇位。
这位重臣便是来保,来保可以算的上是整个大清辛者库出身的励志人物。
其实孝淑睿皇后出生的时候,叔祖来保已经去世26年之久,可见其影响力有多大。
其实来保真正发迹是在乾隆朝时期,康熙朝中期,来保任普通的宫廷侍卫一职;到了康熙五十七年,来保也只是一个三等侍卫,并没有太多的作为。到了雍正登基以后,来保任内务府总管(正二品)一职,因罪被夺其职。
之后又得到雍正帝的启用,重新被任命为内务府总管,并且兼任工部尚书。
雍正朝的时候,来保已经官居正二品。从辛者库出身,能官居二品确实已经很不错了。不过这并不是来保的终点,而是一个新的起点。
到了乾隆朝时期,来保更是了不得。
乾隆六年,来保带领自己的家族彻底摆脱包衣的身份;乾隆下旨,将来保全族由正白旗包衣抬入满洲正白旗,成为世管佐领;等到三代以后便是公中佐领。来保不仅摆脱了包衣的身份,而且还直接被抬入满洲上三旗(镶黄旗、正黄旗、正白旗),其身份地位自然与之前相比大不同了。
孝淑睿皇后是乾隆二十五年出身,此时整个喜塔腊氏全族已经摆脱包衣身份20年,摆脱辛者库人身份时间更久。所以说孝淑睿皇后的出身,虽然与满勋旧族出身相比差很多,但其实比自己的婆婆孝仪纯皇后的出身要高得多了。
作为满洲正白旗出身的适龄女子,孝淑睿皇后自然可以正常参加选秀。
这一切,都是来保的功劳。
因为乾隆皇帝非常重视来保:
乾隆十年,来保加太子太保,成为领侍卫内大臣,兼协办大学士;
同年十二月,便在协办大学士的位置上通过了试用期,成为武英殿大学士。
乾隆十三年,位列军机大臣;
次年,因为参与大小金川之战立下功劳,而被授予太子太傅之衔,并且乾隆让来保同时兼管兵部与刑部,可见对其有多信任。
乾隆十六年,乾隆又让来保兼管吏部;
乾隆二十六年,来保已经79岁高龄,乾隆又让来保兼管礼部;
来保作为武英殿大学士能同时兼管六部中的“四部”,要知道在乾隆朝初期的总管事务大臣也只是兼管六部中的“两部”而已。
此阶段的来保可以说是已经到达了自己人生的巅峰,即便是我们熟知的张廷玉与鄂尔泰,二人权力巅峰时期加起来,还不及来保一人。
乾隆二十九年,来保去世,终年84岁高龄。来保去世以后,乾隆准许其入贤良祠,赠与谥号“文端”。
不管是乾隆缅怀来保,还是看重喜塔腊氏一族,选择从喜塔腊氏一族中选择一位合适的女子为永琰嫡福晋、未来的皇后人选,都是合情合理的。
04“辛者库出身”在大清到底什么地位呢?
自然不能与满勋贵族、官宦世家相比,虽然也属于包衣,但实际上默认为地位比包衣管领下人要低。但至于康熙所说的“辛者库贱奴”,便有些过了。康熙之所以如此说,不过是在为不选胤禩为皇储找借口而已。
“辛者库出身”确实低,就跟“包衣出身低”是一样的道理。
我们都认为清朝后宫的宫女出身都非常低,但实际上呢?
有些宫女的出身甚至比皇帝的一些妃嫔出身还要高很多,所以宫女低只是相对宫里出身高贵的主子而言的。
“辛者库出身”,都认为低,亦是如此道理!
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《甄嬛传》中的叶澜依,那个最拽的拽妃?
齐妃看到太后对雍正刚选的叶答应很不满意,便知道叶澜依的出身很低,便说道:不过就是出身低一些,从前宫里的“妙音娘子”不就是宫女出身;再过分一些,不就是跟先帝的良妃一样,出身于辛者库?
太后很鄙夷地说:辛者库好歹是官奴的后代,这回皇上选的可以是驯马女。
可见为皇室服务的人群中,辛者库人并非是出身最低的。
不仅如此,辛者库人其实生活水平还是很不错的。
辛者库人可以有自己固定的私人产业,比如房屋田地,可以出租出去收租。比如:
镶黄旗管领下护军福海,在良乡有一顷八十五亩地在出租;
正白旗管领下苏拉佛住,在顺义县有五顷七十五亩地在出租
这些人所拥有的田地有的是用自己的俸禄银子买的,有的则是祖上留下的,有的则是朝廷给分配的官地。这些还都是披甲(当兵)的辛者库人,若是当官的辛者库人则更多。
辛者库人全部都需要服役,不管是服务于皇室,还是服务于宗室王公,或者是当兵上战场,都需要有一定服役的时间。所以会导致他们虽然拥有田地,但是并没有时间耕作。
所以康熙为此下了一道圣旨:
没有时间耕作的,可以将自家的田地交给内管领,本身给口粮即可。
若是没有工作的,可以领取粮食。
凡是服役的,都可以领月俸。
若是披甲上战场的,可以每个月领兵饷;
所以他们的生活,其实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富裕的。
到了满清中后期以后,八旗子弟因为每个月都有月米可以领,所以大多并没有什么干劲就是混日子,守着固定钱粮过;反而不如辛者库人的生活过得好。
而且在雍正朝以前,因罪被贬入辛者库的人,还有入仕的权利。比如:
康熙朝时期的大臣徐元梦舒穆禄氏,原先属于满洲正白旗,康熙十二年的进士,开始入仕途。但是在康熙二十六年,因为被弹劾而入内务府成为辛者库人。
六年以后,徐元梦仕途重新开始,被任命为内务府会计司员外郎,虽然官职很低,但好歹重新入仕。并且仕途还是比较顺遂的,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,便已经官居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,成为正二品官。
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徐元梦彻底摆脱辛者库的身份,恢复自己的旗籍。
不过到了雍正朝时,雍正将这一权利给取消了,不仅本人不能入仕,其家人后代都不可。
到了乾隆朝,乾隆做了改变,除了本人因罪入辛者库不能再次入仕,其家人后代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入仕。
结语还有的人认为:辛者库都是罪奴出身!毕竟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,某个人犯了什么罪,便会被直接罚入辛者库。
其实并非如此,其实大多数的辛者库人并非罪奴出身。
所有的辛者库人分为原来就有的辛者库人,以及因罪被罚入辛者库的人,一共有两种。
其实真正因为犯了错误被罚入辛者库的,是少部分。而且这样的惩罚并不算太重,毕竟还有机会见到皇上皇后等人,便还有复起的可能。
可以这样说:辛者库其实是一个比较有趣的地方,可能今日有达官贵人直接被编入辛者库,明日可能会有辛者库人成为主子!
发布于:山东省诚利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